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中欧体育鹤壁:织密民生保障网 跑出温情加速度

日期:2024-07-31 18:52 / 作者:小编

  中欧体育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鹤壁市委市政府对社会救助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资金保障,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全市民政系统着力打造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智慧救助、温暖救助,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让社会救助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要发挥好社会救助在调整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就要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为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服务精准度,市民政局健全体系机制,强化政策落实,努力使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鹤壁市曾推出‘8+1’社会救助体系,即8项政府救助(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的救助。随着困难群众救助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便在此基础上优化成‘3+N’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即基本生活救助(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刚性支出困难)、专项社会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受灾人员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突发公共事件急难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的救助。”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文庆介绍,救助体系不断优化健全,夯实了社会救助的根基,社会救助的精准性、可及性、覆盖面持续提升,民生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更牢。

  截至目前,鹤壁市实施临时救助3035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389.36万元,全市临时救助人均救助水平1283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已超过全省第一季度平均救助水平。同时,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也持续提高,浚县、淇县特困人员全护理、半护理照料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667元、334元,城区特困人员全护理、半护理照料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700元、350元。

  鹤壁市还不断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农村社会救助投入,分步骤将城乡低保标准比例缩小到1.3:1。当前,城市低保标准已由每人每月63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650元,位列全省第五;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40元提高到500元,位列全省第四。农村低保标准占城市低保标准比例达到76.92%,位列全省第四中欧体育,提前一年完成河南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所提出“农村低保标准占城市低保标准比例为75%”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城乡社会救助服务均等化。

  “俺患脑梗后,家里生活就靠媳妇打零工。俺家3个孩子还在上学,负担比较重。今年低保标准提高后,俺全家的保障金每月提高了150元,生活更有保障了。”日前,说起低保提标政策,淇滨区金山街道水泉村的申先生很是感激。

  此外,为切实提升社会救助管理服务的精准度,鹤壁市重点推进社会救助审核确认全流程监管、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全方位监管、社会救助质效全链条监管,加强临时救助、规范低边政策、助力爱心消费,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每月10日前,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资金会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减少中间流程,确保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家住淇县灵山街道的安安(化名)是一名精神疾病患者,日常生活全靠年迈的母亲照顾,家里的经济来源仅靠父亲一人打工。今年,他的父亲突发脑出血住院治疗,家里生活一下子陷入了更大困境。

  “我们通过大数据精准监测识别,发现了安安家的特殊情况。通过走访核实,马上启动了‘低保+临时救助’的救助机制。”淇县灵山街道办事处民政所工作人员说。

  如今,依托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监测预警系统动态监测、指导基层人员主动上门调查核实,在鹤壁市社会救助工作中已成常态。同时,市民政局运用市居民家庭经济收入核对信息平台,拓宽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业务,截至目前,已核对148815人次中欧体育,发现预警人员8411人次。

  今年春天,市、区、镇三级民政部门在鹤山区鹤壁集镇入户走访、查看低保政策落实情况的过程中,发现该镇的农村低保户张永安(化名)的配偶因病住院,自费金额较大,给本就困难的家庭带来更大压力。经现场研判,决定新增其配偶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为推动“大数据+铁脚板”的主动发现机制全面落地落实,市民政局建立了月通报制度,定期分析、调度、通报。今年还召开了全市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作分析推进会、社会救助工作调度会,全力推进社会救助重点工作高效开展,实现稳住“低保盘”且稳中有升的既定目标。

  数字赋能让救助更精准,扩围增效让救助更有温度。鹤壁市的低保扩围增效工作按照“重点人群全覆盖”的原则,将未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的重大疾病患者、大额医疗自费人员、重度残疾人等人群作为重点走访对象,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纳尽纳,让困难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34856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8211人、农村低保对象26645人,实现稳中有升;其中低保边缘对象在低保对象中占比46.6%,刚性支出困难对象在低保对象中占比14.5%,并保持持续提升态势。

  “俺儿有智力残疾,啥活儿也干不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每月都给俺娘俩发低保救助金,让俺们的生活有了依靠。民政部门还经常来家里看望,记挂着俺们。”7月18日,记者来到浚县小河镇小河村采访时,85岁的李荣花(化名)老人说起政府部门给予的救助,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这是浚县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的一个工作缩影。自今年年初被确定为全国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以下简称“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后,浚县迅速健全完善专班推进、定期督导、领导分包、关心关爱等机制,统筹整合基层力量,为“两项政策”衔接并轨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在精准认定救助帮扶对象的同时,全县各级齐心协力,将民政部门牵头的六大类14项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措施,与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的四大类13项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措施,整合为开发式帮扶与政策性救助两大类8项措施,为困难群众提供类别化、差异化、精准化救助服务。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鹤壁市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的探索实践与改革创新不止于此。在省民政厅今年4月份公布的8个社会救助创新实践优秀案例中,山城区的《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推动兜底保障向幸福提质升级》案例赫然在列。

  山城区民政局紧紧围绕“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创新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工作,全面推行“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模式,在加强物质保障的同时,为有需求的低保中欧体育、特困供养对象等低收入人口提供有针对性、可持续的探访关爱、心理疏导、精神慰藉、能力提升、社会融入、服务照护等服务,让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精准、更有温度。

  “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必须怀着大爱之心。除了物质帮扶,也要聚焦困难群众的其他烦心事、揪心事,做好对他们尊严的维护,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心里充满温暖。”山城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原海琴表示。

  目前,鹤壁市正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服务的社会救助新格局,努力实现由“单一救助”到“多维救助”、由“政府”到“政府+社会”、由“普惠式”到“私人定制式”的转变,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稳步推进。

  “进百家门,才能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和百家亲。为此我们整合了社会救助资源,并对135名基层民政协理员进行了培训,确保他们懂政策、懂业务、会服务,在‘走村入户’现场办公中游刃有余。”淇滨区民政局党组成员段建召表示。

  社会救助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任务,它的有效实施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协同合作与共同努力。目前,鹤壁市已有1040名基层民政协理员,服务困难群众的力量进一步壮大。为提高“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服务效能,鹤壁市推动基层社会救助服务站(点)与社会工作服务站(点)融合共建,完善县、乡、村三级社会工作服务网络,打造综合性民政服务阵地。

  市民政局积极同财政、农业农村、住建、医保、卫健、教育等部门联合,推动专项政策向低保边缘家庭等低收入人口延伸中欧体育,将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全部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范围,把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保障范围,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现兜底保障政策与专项救助有效衔接。截至目前,脱贫户中享受低保、特困待遇的共11234人,在脱贫户中占比21.81%;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中享受低保、特困待遇的共6958人,在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中占比44.94%。

  此外,鹤壁市还积极开展跨市合作,与安阳、濮阳等地在技术交流、政策研讨、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社会救助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困境儿童、流浪乞讨儿童救助和慈善救助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市民政局实施“部门联动、民政救助”行动,联合公安、城管、教育、检察、卫健等部门,整合帮扶力量、购买社会服务,持续开展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关爱保护活动。并设立了“困难群众救急难慈善专项基金”,目前已筹集资金84.5万元,救助帮扶困难群众472人。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当前,鹤壁市社会救助工作在创新发展中,扩围增效、精准救助、提升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困难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但要无一疏漏地实现困有所助、难有所帮,未来还需砥砺前行。

  “我们将认真履行兜底民生保障责任中欧体育,及时准确了解困难群众所思所盼所忧,用心用情用力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做实做深做细各项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使他们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海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