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创新网中欧体育络服务

日期:2024-08-11 21:22 / 作者:小编

  中欧体育尽管铁通与移动融合之声经年累月不绝于耳,固网网络的运营之道仍然与移动网络有着相当大的差别。

  就网络外包来说,全球主要的电信运营商,早已将他们的2G、3G基础网络管理交给了设备供应商。作为端到端的电信产品解决方案提供者,设备供应商拥有从固网到移动、从业务软件到终端等所有产品及技术,这意味着设备供应商对运营商在网络中运用的各类技术都非常熟悉,能够进行有效的一站式管理。同时,设备供应商还能充分利用内部技术,在提供网络分包方案的同时,结合设备供应商的产品技术优势,为运营商提供网络TCO的优化方案,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但在移动运营业务之外,这样的公司还是寥寥可数。而与此同时,随着下一代光纤接入网的普及,固网业界已悄然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网络外包并由此延伸出全新的商业模式。

  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电信市场上,运营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首先是来自市场的:终端用户需求越来越丰富、变化也越来越快,运营商需要聚焦细分终端用户市场以发展新用户群及提高渗透率。同时需不断推进新产品及业务的开发和上市,以扩大ARPU(用户月均话费)来源并实现收入增长。由此带来的是竞争白热化、价格战加剧、ARPU不断降低、客户流失率不断上升。运营商需要进一步加强客户关怀、品牌提升、业务创新等聚焦于终端客户的销售及营销活动,想方设法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以实现客户保持(customer retention)及收入增长。

  为满足用户持续增长的需求,网络需要不断优化和扩容。相伴而来的是网络的运营成本增长越来越快,而且在网络相关的TCO(总拥有成本)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加剧运营商的成本及现金流动压力,运营商有迫切的降低网络OPEX(运营成本)及TCO的需求。

  网络融合不断推进,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难以管理。保持及不断提升网络质量为终端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是运营商对网络管理最基本的诉求。同时运营商也希望能够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提高效率,来更有效地管理网络。

  最后是产品及技术的生命周期正变得越来越短,快速的技术革新及演进给运营商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和增长点,成为运营商日益依赖的市场竞争利器。与此同时,也会给运营商带来了技术能力的巨大挑战,如何快速获取对新技术的掌握是运营商日益头痛的问题。

  今天,无论在成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运维业务是可以创造价值的。面对这些挑战,越来越多的主流运营商都倾向于选择网络外包策略来应对。比如:全球一些知名的跨国运营商,都在选择可信赖的网络外包伙伴,来共同应对这些日新月异的市场及网络变化。

  网络外包是指运营商将网络的维护和管理外包给有能力的相关设备供应商或有关公司,而自身聚焦于核心业务的运营模式。

  伴随着网络外包,运营商原有的维护人员、资产和服务合同也可以随着项目一起转给新的服务提供商。

  Transition阶段主要目的是将运维责任、相关人员、资产和第三方合同等从运营商转移到外包机构,通过管理,将由于责任主体变更而带来的对网络和业务的影响降到最低。

  Operation&Transformation阶段主要是外包机构按照预先设定的服务范围责任分工以及所承诺的服务标准来对运营商的网络实施维护和管理,包括NOC(网络运营中心)运维、现场维护、备件管理以及网络性能管理,还可以成功地对由多厂家构建的网络进行管理。

  外包方案的服务内容和模块可以进行定制以适应不同区域、不同运营商的特殊要求。随着外包服务项目的推进,还将不断地寻求业务改良的机会点进行业务改良,通过对流程、IT工具、组织和人员的改良、交付模式的变更等不断提高效率和网络质量,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设计端到端的外包业务流程,以更有效地支撑外包业务的快速发展,作为外包机构,必须有一支专业队伍专注在管理服务领域,这些员工技能覆盖了从固网到无线、从核心网到接入网、从底层传输到业务软件应用等几乎所有的主流电信网络技术及主流厂商设备,有力地保证外包服务机构管理服务项目交付的成功。

  此外,外包机构有必要从运营商接收运维人员来快速构建管理服务项目交付能力,从而有效地规避网络移交的风险。在人员接收领域,外包服务机构在组织及流程优化、人员技能培训、职业发展、企业文化融合、运维效率提升等多个关键领域积累经验,创建并推广最佳实践。

  网络融合技术(FMC、TT/IC 、ALL?―IP)是今后运营商网络演进的方向和业务发展的基础。由此外包服务商要更理解和识别网络融合对网络运维的影响,(如:运维模式、维护流程、维护工具、技能需求等)从而能迅速地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中欧体育,并建立相匹配的能力以适应这些网络运维的变化,为运营商的网络平滑演进保驾护航。

  外包服务商未来的网络外包方案的演进,将与运营商运营理念的发展同步。从网络问题驱动转而为终端用户使用质量驱动;从保证网络性能转而为保证业务性能,提升终端用户体验,为运营商创造更大的价值。

  首先,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越详细越好。接收一个网络是很困难的,因为这是一个转移网络。其它服务提供商已经运维了一段时间,有很多历史问题和运维问题,而不单是技术问题;如果不清楚运维和网络的历史,是很难做好的。其次是经验积累,经过经验积累,作出详细计划,厘清合同责任矩阵,考虑清楚各个问题所在,准备好具体的Checklist(责任问题清单)。

  与客户间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凡是Transition(过渡)阶段做得好的项目,都是与客户密切合作达成的。

  在探寻国内外大部分移动运营商引入外包服务的动机时,我们发现在现有的技术成熟度下,运营商们相信由自己来进行网络管理,无助于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相反,引入外包服务,使运营商得以将资源和精力聚焦于市场拓展和创新服务,但经营光纤到X(FTTX)网络的运营商对他们的运作是否也持相同的观点呢?我们看到固网的外包业务在不断增长,但这些新增业务量通常来源于新兴市场或继承网络。

  绝大多数宽带运营商与对手的竞争聚焦于价格、上网速度和服务质量等基础领域。而FTTX技术的成熟度,还不能让运营商可以将其完全外包。

  利益是可以刺激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的。现在,FTTX技术正驱使一种全新的外包模式的出现。在一些大的运营公司仍然坚持掌控他们自有网络的同时,一些未来的市场竞争者决定不将网络运营作为其核心业务。他们投资光纤网络的目的是向社会公众或其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其聚焦点是网络服务的社会功能和经济价值。而主动地去进行网络运营,是这些机构不擅长也不感兴趣的。

  市场的空白很快就会被填补,一些公司已经开始向上述网络基础设施拥有者提供服务了。一些网络经营者利用其特许经营模式,在本地和区域公用事业光纤到户网络上(FTTH)向消费着提供Altibox三通服务(语音、电视及户联网接入,也称“三网合一”工程将提供的服务)。

  北欧的一些公用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向公众和行业组织提供批量的信息服务,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外包其网络。一些小规模的服务提供商将他们的网络外包给规模较大的友商来管理,由此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瑞典的一些政府机构和公用事业单位可以利用这一宽广的渠道,在更大范围提供跨网络的内容服务,而不用自行投资建设和拥有这些网络。

  这样的趋势仍会坚持演进。而想在这一服务批发市场上生存并得以发展,网络规模将不断扩容,而要实现网络资源的集约化,需要网络拥有者之间更深远的合作和整合。

  目前,欧洲及其它多个地区的投资商在FTTX技术方面投入巨资,期望通过批量服务取得丰厚的回报。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服务提供商,将不得不出售或外包他们的网络。但即使是资金充足的企业,也不能无视网络外包带来得好处。

  新进投资者已建设好他们自有的网络,而新运营商已经接手进行管理。理论上说,成熟的运营商也拥有同样的机会,因为大部分网络提供“开放式接入”。也就是说,向任何想要使用基础网络的第三方提供相同的条件。但大部分成熟运营商都因为技术或文化上的原因尚未进行这项工作。我们要考虑到,传统运营商习惯于使用单一网络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进行网络运行,他们必须保护其投资,因为这些网络都是响应国家的主要电信公司的基础网络。

  正因为如此,必将促使一些灵活的网络专业运营商的崛起,他们能够在区域范围内管理多个且很复杂的网络。一些传统运营商试图通过与这些新兴的公司合作,来进入这一市场。

  目前,图书馆正在由传统图书馆向网络数字化图书馆进行转变,图书馆工作者需要正确对待传统图书馆工作中的不足,接受数字化图书馆的新颖之处。在网络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工作特点如下:

  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遍应用环境中,文献资料的载体形式已经逐渐从单一的纸质书籍转变到了电子存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环境的形成,让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内容得到快速丰富。在网络条件下,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字化程度加深,社会资源也逐渐融入图书馆中。除了利用图书馆内的纸质图书,还可以根据文献内的内容,了解相关的图书、期刊以及网络数据库资源。

  在过去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利用卡片式的目录或者文章的文摘作为图书检索的工具,通过手工检索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现代信息技术让读者服务工作得到简化。图书馆所利用的数据库以及电子期刊与读物,让读者服务工作更加方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与图书馆管理系统,给读者提供信息检索服务,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检索时间,也方便了图书管理工作。

  在网络环境形成的新时期,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是以读者与用户为中心的。网络的应用,使传统的手工服务方式被摆脱,服务手段不断多样化。在传统的图书馆中,图书的借还与阅览都不太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让图书馆读者服务方式更加现代化,不仅能提供传统的图书借阅服务,还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信息加工服务。通过新书通报在网络平台上的发布以及网络摘要的制作等,开展在线咨询与专题检索服务,让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目前,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大多对读者创新服务没有足够的认识,读者创新服务也没有成为其工作的重点。在网络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使得网上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成为可能,进行读者服务需要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图书馆应当树立“以读者为核心”的理念,建立“以读者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对读者服务进行精细化管理,对读者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及时了解读者的意见,对读者的意见进行分析和反馈,建立针对不同对象不同读者的信息文件,为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参考,认真研究,提供个性化服务。结合信息文件进行数字图书馆构建,虚拟的网上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探索新的功能和新的信息服务。

  按照传统的服务,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基本上是读者自己来解决他们关注的问题。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基本上只是为读者做一些简单的工作。现在,读者层次结构日趋复杂,单纯的馆藏书显然不能满足这些读者的需求。由于信息资源的多元化、信息渠道的快速增长,每一位读者已经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单独从书海中获取信息,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以充分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就要求图书馆提供新的服务,根据每个读者的需求,提供非常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给每一位读者带来便利,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给他们什么,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要体现。为了满足不同的读者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要求,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大市场中,扩大了生存和发展空间。

  数据库是一个在线图书馆特色馆藏的书目数据,包括数字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数据库和地方教学科研数字图书馆资源数据库。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大力发展在线图书馆,其中包括信息的存储、处理、通信和交互于一体的图书、期刊、音像资源、数据库和其他类型的信息知识的有机结合。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多种媒体内容,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服务机制,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的一种新形式。复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基本业务的保持和发展;复合图书馆最大的特点是采用集成化的概念,将传统的书目数据和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和用户界面进行有机整合。复合图书馆的综合检索平台,集成了传统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所有功能和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极大地促进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我国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多素质偏低,很多都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图书馆管理课程的学习。在过去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一直都以书籍管理者的角色存在,负责图书的借还工作。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者更是信息资源的管理者与传播者,也是读者信息使用行为的分析者与利用者。因此,对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引进专门的人才充实到图书馆管理的工作当中,这类人才一般都拥有专门的图书馆管理知识,拥有较高的学历,具备创新意识。

  为了了解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图书馆主动与读者联系,到对口系室了解征求采购意见,向各系发送订单,利用图书馆网上“新书通报”、“购书推荐”、“读者信息栏”以及电话、意见簿等广泛听取读者的意见,做到选好书,选对书。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应放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上。随着电子出版物飞速发展,数据库的使用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重视。图书馆要根据本院教学特点购买和自建数据库,让读者可以通过网络阅读和下载所需文献,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

  计算机网路上的信息资源浩如烟海,读者如何迅速、准确地得到所需信息,图书馆的导航作用尤为重要。

  图书馆应在主页上用连接的方式建立信息导航系统,使读者不必用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网上漫无边际的检索。如:做了几个精选网站的导航、网络书库及站等的链接导航,并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分类、标引出文献地址,并能迅速进入相关网站提取信息。同时我馆主要建有图书馆简介、读者指南、创新服务、公共检索、数字资源等窗口,揭示本馆服务。

  活人图书馆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图书馆界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它以人作为“图书”出借。图书馆请那些有特殊兴趣、信仰或经验的人担任“图书”,他们可以是退休教师、学生、残疾人、宗教人士、难民、社区工作者等等。他们在一个相对舒适、安全的环境中,通过切身经历、经验来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达到相互沟通、增强理解和消除偏见的目的。例如图书馆可以联合图书馆读者委员会,开展了“以人为书!分享智慧,传承你我”为主题的“Living library校园活动。利用互联网发起活动,招募拥有不同职业、经历、爱好的人作为“真人书”,通过与读者的交流一起“阅读”人生,“真人书”打破了以往图书默默无语单向的信息传播,读者和“书”可以双向互动,读的“目录、篇章”可以灵活地转变,随时就读者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和对话。为不同群体搭建了互动交流平台,改变以往图书馆服务形式比较单一的局面,提高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

  为了提高读者对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和辨别能力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图书馆采取多种方式,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

  图书馆通过文献检索课、入馆教育和图书馆利用等专题讲座、短期培训、板报、光盘、多媒体演示系统和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用户宣传馆藏文献,介绍各种服务及如何掌握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如:光盘数据库检索,网络检索,下载及文献处理方法等。使用户掌握计算机检索方法、了解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分析信息及利用信息的能力。图书馆可以发放各种数据库使用说明,如“中外文期刊数据库介绍”、“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使用说明”、“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使用说明”、“超星数字图书镜像站点使用说明”等使广大读者对图书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广大读者检索文献和利用文献的能力,使馆藏文献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利用,进一步发挥了文献保障功能。

  个性化服务是从人的需求出发,尊重理解读者,为读者提供有针对行的信息服务。为了更好的为学院教学科研服务,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层次,为院开展的各项课题研究活动提供专门咨询服务。1.课题咨询服务,为我院开展的各项课题研究活动提供咨询服务。2.专题检索服务:为帮助读者节省查询、检索文献时间,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文献信息服务。3.定题服务:根据读者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和研究课题的查询需求,为其查找最新的信息资料提供检索服务。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图书馆深入了解院系,提供学科服务网页,资源使用指南等服务。

  各种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兴起,只有本专业的知识不能适应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只有充分掌握各类学科读者的需求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为特定读者及学科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根据图书馆人的个人特长与个人兴趣参加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掌握图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兼顾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使图书馆人熟悉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某一专业领域的历史、现状与发展,了解某一专业领域中的专业术语、英文术语。这样不但改变自身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也使图书馆人成为一专多能、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富有特色的数据库,以卓有成效的服务赢得社会、全面提高图书馆人知识服务的能力:不仅有利于满足教师的信息需求,有利于学科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也有利于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读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最重要的是对于提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水平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近期揭晓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中,中国宁波网《对话》栏目获得新闻名专栏奖,网络评论《从犀利哥事件看网络媒体的责任和良知》获得三等奖。作为一个地方网络媒体,中国宁波网能够一年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正是其多年来坚守媒体社会责任,服务地方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推动网络文化建设的结果。

  互动是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它打破了传统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模式,解放了传统信息接收方的话语自由,为民意表达提供了可能。对于网络媒体来说,互动是维系网站与网民关系的手段,是网民之间沟通交流的手段,更是网络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几乎每一个网络媒体都有自己的论坛,并且都将论坛作为重点经营、精心耕耘的一个版块,由于充分发挥了互动的优势,网络论坛可以为网站聚集人气,为网民提供交流的空间,更为网民搭建了一个可以参与公共事务的平台。

  天一论坛是中国宁波网的互动社区,自2001年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目前注册用户超过66万,日均发帖量2.5万余帖,日均页面浏览量近300万人次,是宁波社情民意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天一论坛具有较强的时政性和公益性,吸引了一大批关心宁波发展建设、关注本地社会热点的网民。比如重点版块“宁波热点・民声”日均发帖近千条,网民会在帖文里讨论公交车票价是否合理、揭露餐饮行业的违法行径、爆料最新发生的突发事件、建议地铁建设合理规划等等,总之,内容包含了宁波城乡建设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天一论坛为网民提供宽松的互动环境,同时引导和鼓励网民更为理性、更富于建设性地参与互动,很多真知灼见被推荐到中国宁波网的重要位置,有些建议作为重点舆情报送到有关部门,从而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论坛的价值还在于可以为网站创造内容资源,延伸出更多网络互动功能,为政府和网民服务。比如网站的网络问政功能以论坛为基础才能保持活力,才能真正起到畅通网络民意、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的作用。

  中国宁波网问政互动栏目《对线年多的发展,已经从原来单纯文字互动,发展到今天文字、图片、视音频全方位中欧体育、多层次、动态式报道态势的大型直播访谈节目;从传统的政府与网民之间沟通的平台,发展到政府的网上新闻平台,现在又成为网络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平台。有这样的发展,与《对话》栏目紧抓互动特色,始终坚持做政府网民的“连心桥”分不开。

  网络媒体的互动优势让政府领导和市民有了对话的机会,让更多的网民有了一条渠道可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热点和公共事务的意见和态度,网络舆论越来越强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政府部门重视网络民意,及时进行反馈,根据网民的意见和建议改进自己的工作,从而提高了自身社会管理的水平。

  如果说网络的互动特征是充分调动网民参与社会事务热情的基础,那么健全机制、加强管理,则是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保障。

  2008年,宁波在全国率先推行网络发言人制度,中国宁波网联合市级各局、委、办建立了网上平台,30多个宁波市局级部门以“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身份走进《对话》直播室,定期与网民在线交流。各级政府官员主动通过网络平台信息、征询民意、接受监督,形成与网民的互动。

  2010年10月,中国宁波网把网络发言人制度进行完善,与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合作,开办了网络问政平台《对线位市级部门的网上发言人亮相。网上发言人由市级各部门分管领导或综合业务处室负责人担任,以本单位名义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新闻信息、网上舆情收集、网民意见建议回复处理等。网上发言人则以《对话-网上厅》为统一平台,针对网民的问题,进行回复和受理中欧体育。根据规定,对于网民提出的问题,网上发言人以部门名义在24小时内给予受理,7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涉及该部门的突发事件,要求在事发后4小时内在网上予以新闻信息。

  经过一年多的运作,目前已有67个部门人驻《对话・网上厅》,由于机制的保证,宁波的网络问政工作已经规范、全面地推行开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维护社会和谐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执政能力。在互动过程中,网民也变得更加理性,减少了抱怨和发泄,变得更乐于建言献策,从而使得网络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进而推进公民社会的成长。

  中国互联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网络崭新的传播模式和先进的技术产品不仅给传媒格局带来了很多冲击,同样也改变着社会形态,孕育出新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化充满了复杂性和多元性,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但是,网络文化积极的一面更值得我们研究,自由、开放的网络精神,草根阶层崛起,公民意识正在形成,只要朝着主流、正面的方向引导,网络文化必然会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网络媒体在建设网络文化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责任。作为主流价值观的承载者,如何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规范网络社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网民,增强网民公共空间归属感,都是网络媒体必须思考的课题。

  据统计,宁波约有487万名网民,即常住人口每十人中就有六个是网民,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中国宁波网为政府和网民搭建了一座互动沟通的桥梁,网民有事网上有地方反映,有地方讨论,问了说了还有机制保障能够解决问题。无论是《对话》、《网上厅》还是天一论坛,都是这样的平台,可以及时疏通民意,释放负面情绪,调节社会关系。网站赢得网民的信任,这是形成健康网络文化的前提。

  网络文化的创造主体还是网民,有一批高素质的网民十分重要。经过多年的经营,中国宁波网培养了大批的热心网民,他们充当志愿者,自觉维护网络社区的正常运行。比如,天一论坛有一支队伍,由20多人组成,大多数为本地人,他们对时事热点十分敏感,能对全国及宁波本地的公共事件迅速反应,展开评述,从而引导网上舆论。另外中欧体育,天一论坛上的不少公益性版块都由志愿者担任版主,热心为网民解惑释疑。正因为有众多热心网友的自觉参与,宁波的网络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和谐。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各行各业都带来了较大的转变,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特点也随之发生改变,一些领域在互联网技术的刺激下甚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技术的强大信息传播能力使得信息的共享变得更加方便,使得传统的新闻广播方式趋向多样化,也给新闻广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信息化时代中满足广大听众对新闻的功能要求,更好的发挥新闻广播的平台作用,是每个新闻广播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目前一些新闻广播管理方式较为传统,服务理念相对落后,其中的工作人员不能及时根据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调整服务方式,对于当前网络技术的进步较为不适应,服务态度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和思维上。这些人员对新闻广播的服务特性理解较为片面,认为新闻广播只要确保每天的信息传输算完成任务。这种服务态度常常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对广大听众学习和科研也会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新闻广播的形象。一些广大听众也存在对新闻广播工作不了解,认为新闻广播人员每天的工作只是重复性的劳动,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对新闻广播的管理方式也不认同。

  调查显示,当前新闻广播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与当前互联网条件下的工作要求差距较大。新闻广播的管理人员从学历、工作年限、知识结构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岗位要求。的管理人员对新闻广播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广播岗位要求的了解和认识,常常将新闻广播工作作为引进其他高素质人才的附加筹码。种种原因导致新闻广播管理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引进的新人在专业素质上又不能满足新闻广播的基本要求。很多新闻广播员只会对传统的纸质材料进行整理与核对,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缺乏系统的新闻广播管理学以及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导致其自身素质远远落后于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新闻广播数字资源的建立带来了巨大影响,依靠网络技术传统的新闻广播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资源形式也会越来越丰富。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新闻广播用于数字资源采购的经费可以占到全年经费的40%以上,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尽管数字资源的投入增加,但数字资源的优势并没有得到体现,存在重复性购买和使用不方便等问题,浪费了大量成本也没有起到良好的服务效果。

  由于我国新闻广播存在以上种种问题,直接影响了新闻广播的服务能力,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新闻广播的服务质量是每个新闻广播管理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要着力提高新闻广播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新闻广播所提供的各类服务其结果是通过引入全新的服务或改进现有的服务来满足用户变化的需求,给听众带来新的价值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只有不断为广大听众提供满意的服务,才能推动广播又好又快发展。提高服务水平,首先重视编辑的思想素质。要加强新闻广播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增强责任心,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奉献进取的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思想。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广大听众信息利用素养更加重要,已经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新闻广播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广大听众培养提高信息素养。帮助广大听众掌握快速获得所需要的资源的技术和能力。也可以通过制作技术短片、举办讲座等形式将具体的使用方法介绍给广大听众,提高广大听众在新闻广播中获取资源的效率。

  一方面,所采用的信息内容要全面广泛,而且要注重科学性与权威性,做到有针对性的引进,并与纸质印刷文献互为补充。另一方面,要注意信息的组织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方便使用。要搞好数字资源镜像站的成本投入和后续服务,坚持安全高效可靠的网络安全策略,创造优良的系统运行环境。

  微时代背景下的新闻广播服务问题需要引起管理人员的注意。给广大听众提供良好的新闻广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共享,帮助广大听众获得最需要的资源是每个新闻广播应该做到的。只有转变自身观念、提升专业素质才能适应新时达的新闻广播需求。

  图书馆是党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教学人员进行教学科研的基础和保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发生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下,党校图书馆要生存、要发展,为了更好的为党校教职员工服务,就要不断地创新图书馆工作方式,不断拓展现代党校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作用。因此,探求教职员工阅读心理和需求、创新图书馆工作方式自然就成为深化党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必然要求。

  党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是为了满足教职员工的需求,重新确定服务目标,选定服务对象,扩大服务内容和改善服务方式的新颖特别的服务。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上的创新,二是思想上的创新。党校图书馆创新服务体现在整个工作流程中,主要包括:应用新技术和新思想来改善和变革现有服务流程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范围,更新服务内容,增加新的服务项目,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其更深层次的含义还应包括其服务方向、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模式的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党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新颖度广,对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馆服务在本质上是一个过程,其服务创新也是一种概念性和过程性的活动,其结果大多为一种无形的概念、过程和标准,如一种新的服务流程,一种新的服务模式等。

  2)服务创新的新颖度广,既包括引入全新的服务(提供以前没有的服务),也包括对现有服务的扩展(在现有服务基础上增加新的服务项目),还包括对服务风格和形式的变化(对读者感知、情感和态度有影响的适度形式的可见变化)等。

  3)服务创新的形式多样。不仅包括服务内容的创新,还包括服务流程、服务模式、服务方法等多种形式的创新。

  4)服务创新的读者导向性。读者是服务的最终使用者,图书馆服务的提供和创新需要始终以读者为导向。在服务提供过程中,读者与图书馆员发生大量的交互作用。图书馆服务创新主要产生于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交互过程中,是图书馆员与用户交互的结果。

  党校图书馆服务现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图书馆的发展。例如,图书馆、服务手段落后、服务对象减少、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还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网络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各党校图书馆之间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党校图书馆必须创新服务,推陈出新,使之更快、更好地满足资源共享服务以及创新传播渠道,创新管理念、创新咨询模式、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素质等,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资源不仅仅以有形的书本形式存在,更以电子信息载体方式存在,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并重形成一种数字化的文献资源环境。住处资源将改变传统的以印刷型书本文献为主的单一载体形式,广泛采用大量介质、数字化形式来记录和储存文献信息,从而大量增加电子型、网络型信息资源。

  党校读者越来熟悉和习惯利用网络,越来越自主、自助利用网络。读者需求和服务具有交互式和个性化的特点,创新服务意味着高效的管理和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它是吸引读者的关键,是党校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自动化是网络化的基础,也是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的主要特征。一方面,借阅过程自动化。计算机在党校图书馆普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的手工作业。在现代化图书馆里的主要是读者,可以自己操作计算机,完成查询书目预约、续借等环节,从而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借阅时间大大缩短。另一方面,检索方式自动化。网络环境及信息载体的变革直接影响文献检索方式和技术,自动检索系统及网络的开通改变了传统检索,又可进行光盘检索、联机检索。改变了手工检索只能进行单一途径的检索方法,进而可以进行多元、多途径的逻辑组配检索。其检索的深度、广度、角度可以随着读者需求的不同而改变,检索结果更加贴近读者需求。

  服务规范化。严密而规范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图书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每个馆员必须严格遵守、认真执行。通过建立健全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规范馆员的服务行为,明确馆员的服务目标和责任,严格按操作程序办事。

  服务个性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党校读者个性化服务的要求逐渐显现。党校图书馆应针对不同类别、不同时期、不同特点的读者,指导他们学会检索文献资源,调整检索策略,从而获取所震文献信息,获得满意检索结果。并提供相应的具有党校自身特色的服务。

  服务多样化。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党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进一步多样化方向发展。因此,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更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上门服务。上门服务饮食二层含义。一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一是运用网络技术,如电话、E-mail、BBS等。对于特殊用户,利用网络工具主动“上门”与他们交流,并根据其需求,提供整序、重组后的文献信息资源。(2)在做好当前读者服务工作的同时,还应争取更多的潜在读者。要善于洞察读者的潜在心理和潜在需求,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行读者所需,唤起潜在读者对党校图书馆的关注和他们的信息意识。(3)与读者交友,建立服务与被服务双方的亲和关系。积极推进“情感服务”、“诚信服务”,使服务工作充满“人情味”,在无形而具体的服务细节中,形成一种贴近感和亲和力。要把读者服务当作人际交流、合作和发展的机缘,及时了解和把握读者所思、所想、所需、所求,随时向相关部门反馈读者信息,使我们的服务工作真正发于心、出于情、寓于理,使读者的新期望、新要求不断得以实现,使读者“满意度”得到技术不断地提高。

  网络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是党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备条件,它能有效弥补信息集成服务的不足。根据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图书馆应分析、引入信息集成服务和协调机制。信息集成服务,实质上就是按专业相近的原则来组建搜集、加工文献或者网络资源,实现知识交流、整合和知识开发于一体,通过信息资源的集成化、服务的专业化来支持和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形成若干以学科为核心的多元化、网络化组织结构,最大程度地方便读者。

  1)选好合适的馆长。馆长是党校图书馆服务和决策最终决定者,一个好的合适的馆长对于党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要求馆长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是图书馆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馆长要有远见卓识,能够在现实中找出关键性问题,分析其深层原因并结合本馆的实际,对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办法,同时,还应具有追求事业成功、奋发向上的价值观。(2)馆长要适应变化的对象和内容,善于敏锐地发现新的动向,善于果断地捕捉变化的契机,从而促进本馆工作的变革与更新。(3)馆长要有创新能力。只有不断主动探求新的管理方式或方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大胆探索和实践图书馆的发展才有活力。

  2)建立馆员继续教育制度,完善激励机制。(1)建立馆员培训制度,做好员工培训工作。馆员的发展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没有馆员的个人发展就没有图书馆的发展。建立培训制度既满足了馆员自身发展和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又促进了图书馆各项业务的开展。(2)制定政策,吸引人才。人才管理的观念也要创新,要引入竞争机制,要求馆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成为知识型、复合型人才。要使每个馆员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不断积极进了。使每个人都能展示(下转第322页)(上接第228页)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全馆上下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以利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3)在人才使用上,要打破论资排辈和大锅饭的框框,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激励机制、淘汰机制。

  在传统观念中,图书馆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清水衙门,里面的管理人员也大多抱有消极的态度,服务观念不强,服务态度差,工作积极性不高,没有正确认识到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功能,即使是一些新设的图书馆,对读者创新服务也没有足够的认识,读者创新服务也没有成为其工作的重点。在网络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使得网上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成为可能,进行读者服务需要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目前,我国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多素质偏低,很多都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图书馆管理课程的学习。新的时代背景对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引进专门的人才充实到图书馆管理的工作当中,这类人才一般都拥有专门的图书馆管理知识,拥有较高的学历,具备创新意识。

  应当树立“以读者为核心”理念,建立“以读者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对读者服务进行精细化管理,对读者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及时了解读者的意见,对读者的意见进行分析和反馈,建立针对不同对象不同读者的信息文件,为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参考,认真研究,提供个性化服务。结合信息文件进行数字图书馆构建,虚拟的网上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探索新的功能和新的信息服务。

  传统上,大多数图书馆读者的主要构成是来自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专门从事学术论文或科研及产品开发的企业,等等。按照传统的服务,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基本上是自己来解决他们关注的问题。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基本上只是为读者做一些简单的工作。[2]现在,读者层次结构日趋复杂,单纯的馆藏书显然不能满足这些读者的需求。由于信息资源的多元化、信息渠道的快速增长,每一位读者已经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单独从书海中获取信息,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以充分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就要求图书馆提供新的服务,根据每个读者的需求,提供非常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给每一位读者带来便利,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给他们什么,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要体现。为了满足不同的读者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要求,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大市场中,扩大了生存和发展空间。

  数据库是一个在线图书馆特色馆藏的书目数据,包括数字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数据库和地方教学科研数字图书馆资源数据库。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大力发展在线图书馆,其中包括信息的存储、处理、通信和交互于一体的图书、期刊、音像资源、数据库和其他类型的信息知识的有机结合。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多种媒体内容,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服务机制,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的一种新形式。复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基本业务的保持和发展;复合图书馆最大的特点是采用集成化的概念,将传统的书目数据和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和用户界面进行有机整合。复合图书馆的综合检索平台,集成了传统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所有功能和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极大地促进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3]

  总之,随着网络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对传统图书馆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以读者为中心,进行创新服务。只有善于改变,学会创新,积极地融入新的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充实内容,以读者为首位,给读者带来最大化的便利,才能走得更远,适应时代的创新进步,才能细水长流。

  [1]马建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浅议[J].数字与缩微影像,2011,(1):34-36.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作为医院图书馆,在新形势下,由于其所具有的特殊性,给图书流通管理服务增添新的动力,有益于准确快捷地向广大读者传递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资源。因此,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流通管理服务工作,为医教研人员提供创新服务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院是全国第一批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拥有5个全军专科中心、7个军区专科中心和4个科研基地,是广州市医保定点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等7所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医院图书馆占地700平方米,位于医院科技文化中心,担负着为全院医、护、技等工作人员进行科技和学术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信息保障。但是最近几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相继出现和互联网的普及,图书馆流通管理服务工作越发感到力不从心。为适应网络环境下医院发展的新要求,我馆工作人员及时调整思路、研究对策,从更新服务观念入手,抓住图书管理流通管理服务这个关键环节,实现了以下观念的转变。

  1.1 流通服务模式由传统型向数字化转变:流通服务是医院图书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图书馆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直接体现,准确及时地向广大读者传递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资源是流通服务的首要任务[1-2]。近几年,我馆积极钻研、主动提出了建立搭建医院信息平台的-医院局域网,得到了医院的重视并采纳。目前,我们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将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MEDLINE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外文生物医文献期刊全文数据库(FMJS)、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等资源在我院院网中进行资源共享。全院每一个科室的医生站、护士工作站、医技科室和服务单位等均可在其终端上通过网络链接到上述数据库并进行文献资源的查询、阅读和下载,这大大满足了医疗和各类人员上网查阅文献的需求,提高了读者利用现代化设备检索、应用文献信息的能力,为医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体现了馆藏由“传统物质型”向“网络数字型”的转变,实现了流通、管理、服务一体化的流通服务管理理念,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1.2 流通服务手段由常规型向自动化转变。针对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速度快、途径多、内容广、形式新等特点,近几年来,我们积极适应环境,主动应对挑战,不断创新,将流通服务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服务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以局域共享为基础,以知识信息开发为手段,突出信息技术应用为一体的数字化图书馆。我们采用ILAS系统,在采访、编目、流通、检索等工作进行了自动化的管理,避免了在过去书目著录中,由于著录项目及格式的不统一,使很多数据库只能自建自用、不能互相兼容共享的问题,不仅丰富和扩展了图书馆文献信息的服务和空间,同时也为实施网络信息服务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平台。此外,在网络化环境下,我们向读者开展了多途径、多层次的宣传培训工作,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与此同时本馆人员的素质也随之提高,从而发挥了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

  1.3 流通服务对象由以馆藏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变:流通工作是图书馆管理中最重要一项工作,它不仅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同时也是图书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直接体现。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我馆彻底改变“重藏轻用”的观念,建立了“数字图书系统”,构筑以读者为中心、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导向、以深层次开发信息资源为重点的服务模式。我馆引进中汉公司多种数字图书共2.6万册,其内容覆盖了医药卫生、生物科学、文艺、计算机、语言等多个学科知识领域,为读者创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借阅、浏览到最新、最好的图书书目信息,这种方式方便快捷,节省时间和人力,完全摒弃了手工操作的繁琐和不便,显现了现代化图书馆的独特优势;引进数字图书后,我们在2008年做了读者调查,结果显示:读者对数字化文献信息的需求率达到了100%、对相关的管理制度给予98%的赞同,对数字化文献作用的发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通过调查,我们感受到了读者对图书馆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供数字化服务的要求十分强烈,读者对于数据库资源的认同度和接受度也日益增强。

  传统的流通服务主要以封闭架构式藏书服务和图书借阅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场地、时间、资金等多种因素所制约。而网络环境因其开放灵活、没有围墙、没有门槛、突破了时空限制、享受因材施教等优势,为图书馆拓展流通服务提供了许多新的机遇和途径。

  2.1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我馆与广东地区公共图书馆、教育和科研系统图书馆联合,利用各馆的信息服务和咨询专家的优势,建立了面向社会的网络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地方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网络优势,通过各级图书馆发挥信息的辐射作用。如广东中山图书馆的“网上咨询与导航”咨询网络,“馆际互借证”等等,已成为我院医教研人员获取文献资源的较好补充。

  2.2 建立面向读者的个人信息服务系统:图书馆在拥有一定数量的数字化资源后, 如何让读者通过网络获得图书馆的信息是当前需求的新形式。为此,我们利用医院局域网这个平台,自主创新开展了基于“医院电子政务网”的读者服务工作,为医院每一位工作人员建立各自的用户名和专属密码,可以自由地查阅、下载和上传所需的各种资料,将流通、检索、参考咨询、中英文翻译、图书馆信息、远程会诊资料传输等,都依托电子政务系统这一平台为读者提供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这一做法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而且还提高了效率,深受读者的欢迎。

  2.3 建立授权用户远程访问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服务体系:从外部环境看,我馆已经具备网络化和自动化的环境。网络化与自动化是构成现代信息服务环境的基本框架。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局域网、校园网已建成,并通过先进的网络接入技术联入了国内外综合网络,构架成基于网络环境的公共信息服务的大平台。从内部环境看,我们医院与军内各大医院开通了远程会诊、教学等网络服务,也为我们建立授权用户远程访问图书馆数字化资源服务体系提供了条件。

  图书馆流通服务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3],国内马红月等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流通服务所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发展[4]。我馆从更新流通服务观念、拓展流通服务途径、提高流通服务质量入手,在图书馆流通工作中不断尝试各项创新服务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今后我们将对网络环境下如何深化流通服务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期为医教研人员提供更为快捷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

  高校学生管理服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在校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功能向大众化的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大学生发展新要求,大学生全体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需要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者看清形式,面对大学生新的特点,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和变化,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服务新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当前,高等教育管理服务在应对这种新变化上仍显得创新步伐较慢,影响了教育管理服务的发展。因此,如何根据高校教育发展的新形式,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服务工作,解决学生管理服务过程中的沟通渠道不畅、信息需求不对称、管理服务方式单一、服务效果不显著等问题,成为高校学生管理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和高校教育管理的实际状况,我国在《高等学校暂行规程》(1950)、《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1961)等文件中明确规定了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表现出诸多问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提出不仅要培养合格的政治人才和理论人才,而且要培养懂市场经济和参与市场经济的学术人才和经济人才。此后,1994年7月,国务院在《关于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本科教育要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基本上要立足于国内。在培养基础学科人才的同时,要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1998年《高等教育法》规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从2003年起,北京大学进行了新的本科教学计划修订工作,提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此后,各高校都提出切合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如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素质教育等,从而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教育、管理、服务三大职能(黄必春,2011)。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工作出现新的变化和特点。高校学生工作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使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化、学生事务管理柔性化、学生发展服务人性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黄必春,2011)。社会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新的要求促使高校学生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生工作的内涵又发生较大变化,除了强育和管理学生的功能外,还开始强调指导学生和服务学生的功能(潘世墨,2007)。张铁道,等(2014)分析了新的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韩秀和张红岩(2006)提出,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聂兆祥(2010)认为,学校学生数量庞大,学生信息很重要。易帆(2014)分析了分析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四个现状。

  进入新世纪,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在局部范围内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这种心理问题若不能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就会演变成为影响巨大的恶性案件,危及人身安全。近年来,大学校园里突发事件和恶性案件的增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如案件、学生频频跳楼事件。大学生心理问题成为高校管理服务工作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来说,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群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1)思想性格新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群众思想开始向多极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高中生学生进入大学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内容、思想意识都发生变化,同时,与过去时代的大学生相比,由于高校扩招导致进入大学的学生的差异性拉大,社会开放和经济发展,以及受到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现代的大学生个体在性格形成、思想观念方面呈现出更明显的差异性,学生的个性更加明显,对外界事件的吸收能力更强。由于社会发展和高校扩张,企业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等也在发生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也在根据社会需求而提出新要求,如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这也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具备更全面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大学是人生成长过程的重要阶段,无论在心理、智力、精力上,大学都是人生的宝贵时段,而这段时期,大学生接受外界新思想的能力非常强,同时,也容易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因此,是人生的一个宝贵的时期。但这一阶段,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也较明显。例如,独生子女对大学生性格形成和思想观念影响较大,主要体现为家长对孩子的过于溺爱导致独生子女在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个性成熟方面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都有很大的区别,使得现在的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往往处事方式缺乏正确思考,难以正确面对和处理,易于冲动和发生极端行为。

  高科技信息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网络成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社会中各种思想涌现,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造成巨大的影响。对网络的沉溺比较突出,大学生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对生活的积极向上和奋发精神不够。如出现心情“郁闷”问题,这种“郁闷”主要来自人际交往中的不愉快。适应困难的能力不足,对困难缺乏有效的独立应对措施,对外部的依赖性如家庭、教师较强。个体心理需求存在内在多层面性,个性化增强,心理问题增多,个体间呈现较多的差异性。社会联系和交往的日趋紧密,大学生的生活圈、朋友圈等社会关系也变得复杂,这种复杂性一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思维等;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生带来潜在的未知风险,如经常出现媒体所报道的大学生参与网络诈骗、传销等犯罪活动。

  大学生生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较之以往,现在的大学生生活更加丰富多样,在思想交流方面,直率主动,如在沟通、生活等方面深受网络的影响,与人的交流多采用QQ、E-Mail、微信、手机等工具,在信息获取方面,及时畅通,人际沟通方便快捷,如学生们更加依赖网络获取信息,在信息的传递上通过网络实现高效反应和迅速沟通。

  在对待爱情方面,观念也发生很大变化,现在的大学生往往更直接主动。如有的学生在追求爱情方面往往主动大胆,喜欢别出心裁。据调查,多数大学生谈恋爱的原因是为了摆脱孤独感和情感需求,这方面占有的比例较高,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空虚和学习的迷茫,另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恋爱观。此外,大学生在对待恋爱上不如以往那样慎重和认真,不能全身心对待,也缺乏正确的指导。

  大学生生活的丰富多样化,网络和手机工具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部分出现网络依赖症、手机依赖症、甚至抑郁症、孤独症等,一些学生为了上网而出现逃课,还有些学生上课玩手机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正常思维和社会活动,影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学习欲望,也影响大学生未来服务社会,导致与人交往能力弱化等。

  (3)群体新特点。大学生群体呈现新的变化和特点。随着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的发展阶段,大学生群体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群体需求和个人思想行为日益多样化(潘世墨,2007)。大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在加大。大学生群体来自于不同的家庭背景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多元化的价值及其指导下的行为冲突、整合,这些大学生在和所生活的客观世界的交互过程中具有自我意识和思考,体现出一定的群体性。这种大学生群体(如班集体)一旦形成,又会对其中的个体产生约束性作用和潜移默化作用,有时往往会类似于正式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的强制性命令,甚至比他们更有效。

  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服务的不足与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管理服务目标不明确;管理服务对象认识不到位;管理服务考核不清晰;管理服务沟通不及时;管理服务内容不丰富。

  管理服务对象认识不到位。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服务对学生这一管理对象认识,尤其是对90后的学生群体和个体的认识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如对90后大学生群体认识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大学生印象上,对90后学生群体的特点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认识不到位,以及大学生的新思想动态认识和把握不足,必将影响到管理服务工作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导致管理方式的粗放,影响到管理服务质量。现在的大学生90后占据主体,这些大学生是随着互联网等长大的一代,无论是个人生活和成长环境还是学习方式和人际交往等都与以往又较大不同。

  管理服务目标不明确。传统高校对学生管理服务缺乏具体的目标要求,目前,多数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服务都是一种不明确的服务内容和过程,这种缺乏明确目标和约束性的管理服务无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服务效果的改善,同时,管理服务目标的不清晰带来管理上的随意性和工作上的无法细化。

  管理服务考核不清晰。管理服务考核缺乏量化和明确评价标准。一些高校在管理服务上只是针对学校的管理服务工作有量化,这种是对管理服务人员本身工作的,但针对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进行量化的还很少,这种对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缺乏量化也使得对学生的管理服务缺乏具体操作约束,因而,管理服务工作只是一种责任心,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而责任心弱的管理者则会投机取消或者搭便车,影响到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

  管理服务沟通不及时。传统高校管理服务以被动为主,在沟通方面缺乏及时性和主动性,在与学生沟通方式上也缺乏创新。总是有学生咨询或者有要求才会被动地去跟进和进行服务,且沟通方式多是等学生主动找上门。因此,有时对于比较内向或者不愿意沟通的学生则缺乏关注和了解,此外,管理者主动性不足有时会导致对学生需求认识不足,不能发现隐患等等,影响到管理服务效果。

  管理服务内容不丰富。传统高校管理服务以问题为主要内容,往往当学生有问题咨询或需要服务才提高管理服务。在服务内容上不能主动创新,提供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服务内容。而现代的管理服务要求管理者能主动提供多内容多渠道的管理服务,并能及时跟上时展的新需求新形势。

  新时期大学生的新特点中欧体育,以及高校在学生管理服务上的不足与缺陷,使得高校教育管理服务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和要求,促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在结合相关文献和实际工作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网络平台的立体化学生管理服务体系,从手段、工具、方法、内容等方面促进高校管理服务工作创新,以求提高高校管理服务满意度。

  (1)多渠道-多主体的管理服务手段。构建互联网、手机、师生、生生等多方式,教师、行政管理、学生、家长等多主体在内的管理服务手段。通过互联网、手机通信、各种线下活动等多渠道途径和学生建立立体化沟通平台,多渠道和多主体对于大学生管理服务既是情感的需求,也是管理服务手段的多样化。

  (2)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工具。建立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为管理服务提供及时的信息沟通和服务平台,解决已有的服务缺乏有效工具、服务效果不佳等弊端。鉴于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和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强网络划管理服务和交流沟通,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同时,通过网络进行沟通服务也更快捷和方便信息交流,相信只要运用得当,必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激励与导向相结合的引导方法。大学生在心智上仍未达到成熟完善,在管理服务上应采取激励与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大学生产生认同感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管理服务的实际效果。相对来说,只要引导得当,大学生就会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会形成集体认同感和社会责任心,从而能够产生上进心和正能量。因此,应根据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有目的加以导向的同时进行激励,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

  (4)生活、学业、就业相结合的管理服务内容。大学生的管理服务应包括生活、学业和就业等内容,将大学生的生活、学业、就业相结合,形成渠道途径多样化、内容多元化的良性互动的管理服务内容,促进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认同感,提高管理服务实际成效。